时间:2020-08-05 18:38:31 编辑: 来源:88同城分类信息网|58五八同城 浏览:990次 【
大】【
中】【
小】
网站投稿
新中国在1953年做了一次人口普查,那时汇总登记的民族名称多达400多个,光是一个云南省就有260多个,在这些名称中有的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自称或他称,有的是一个民族内部不同分支的名称,还有的是以居住地为族称,有的是同一民族的不同汉语的音译。这就给统一后的中国提出一个大课题:民族识别。
中国自古至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。最先形成民族和进入阶级社会的是夏族(后因汉王朝而称汉族),同时居于夏族四方的民族,按方位与民族情形称为东夷、北狄、西戎、南蛮。
夏族建立了夏朝(或称夏国),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,也是第一个国家政权。被称为“四夷”的民族族群,其中在夏、商、周不同时期,在四方形成众多民族。
《礼记·王制》《尚书·夏》,算是做了最早的民族识别,记录的名称有四五十个。几千年后的400多个民族名称,就是从这四五十个发展演变而来。
公元1953年,中国几乎所有著名的民族学家、社会学家,从首都北京等大城市出发,纷纷走进这些有着不同名称的人群,开始进行民族识别。
一大批历史学者,语言学者也参与到这件旷古耀今的大事中来。当时,民族识别要达到的目的有三个:认定某一人群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;识别这个主体是单一的少数民族还是某一少数民族的一部分;确定这个族体的民族成分与民族的名称。
参考了欧洲近代民族定义和其他国家的经验,中国的民族学家认为,民族识别的4个主要依据是:共同语言,共同地域,共同经济生活,共同心理素质。但是考虑中国的国情,中国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又提出了三个重要原则:“民族意愿”,“历史依据”和“就近认同”。
听牛谈情: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民族?民族是怎样识别出来的?
第一个,民族意愿:就是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不能强加于人,不能由专家或政府部门代替人们决定族别族属,还有被识别者具有充分的主体性,表达自己的民族意愿,有与政府充分协商的权利。
第二个,历史依据:是说对被识别民族的人们进行现实生活调查的同时,还要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、典籍、谱牒、碑碣以及民间传说、歌谣等民族文化遗产。
第三个,就近认同:是说在民族识别中,要本着有利于本民族自身发展的目的,对于相近似的民族集团,比如在语言基本相同、居住生活的地域相近,形成了密切的经济联系,并且有互相认同意识的,应当尽可能相合为一体,认定为同一民族。
听牛谈情: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民族?民族是怎样识别出来的?
比如当时云南普查汇总的不同族称的族体,共有260多个,经识别被归为22个少数民族,云南境内讲彝语的300多万人,其中有几十种自称和他称,根据共同的语言特点包括风俗习惯。
如火把节,族长制,同姓不婚,祖先灵台以至巫术,都归属彝族,许多自称和他称的主体,被确定为彝族的支系,而不是单一的少数民族。
再如,土家族在识别中曾引发学术界的很大争议,这个族体没有自己的文字,通行汉语文。
是否单一的少数民族,识别过程几经曲折,最终在坚持历史依据和民族意愿等必要条件下,确认土家族不是该地区的苗族与瑶族,而是与古代巴人有直接族源关系的少数民族。到1957年土家族被正式确认。
听牛谈情: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民族?民族是怎样识别出来的?
在1976年“文革”前被识别的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是生活在西藏山南、林芝地区的珞巴族。西藏除藏族、珞巴族外还识别确认了门巴族,这个主体所在地区,历史上曾诞生过一位诗人:仓央嘉措。
此时待识别的族体已为数不多,只留下云南景洪县基诺山上的基诺人,他们到底是不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呢?
1978年改革开放了,民族识别继续开展。民族学家,社会学家重返基诺山,进行更为丰富更为深入的取证和研究,加上历史学家、语言学家在一起,一只三四十人的研究队伍,调查结果是:基诺人确实是一个单一少数民族,当时的人口总数为2万左右。
传说中基诺人的祖先是孔明南征大军的一部分,所以,尊奉孔明,人们祭鬼神时也喊孔明先生。1979年6月6日,基诺族正式被确认为中国第55个少数民族,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,在语音、词汇、语法上还有本民族的特点。
听牛谈情: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民族?民族是怎样识别出来的?
新中国成立前,基诺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,统一的国家使这个民族从原始状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,这类人口较少民族也被称为“直过民族”。
再比如满族:满族先民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肃慎人,活动区域分布于今长白山到黑龙江之间,兼具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特征,发展到满洲人时期,又具有东北渔猎文化特征。
近代满族的形成是在中国遇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历史大变局中,清朝覆亡,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,满洲主体普遍认同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的一脉相承,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。
中华民国建立时推行五族共和的大政策中,将满与汉、蒙古、回、藏等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实体。
听牛谈情: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民族?民族是怎样识别出来的?
满族的形成不是以单一血缘的延续形成的族群和民族体系,在建立八旗满洲的过程中吸纳了东北汉人、蒙古人、朝鲜人等到新的民族共同体中,呈现“多元一体”的特征。
而经过清代几百年长期定居关内的生活后,满洲共同体已基本通用汉语、汉文,通晓满语、满文的已经不多,习俗方面也是如此,但满汉文化的融合并未使满洲文化特质消失.
满族对于对于自身民族的集体记忆,历史文化传承,仍是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根本存在。因此在对满族的识别中,在坚持基本条件和原则的基础上,采取了具体的确认路径。
这主要包括:一是清代满洲、蒙古、汉军八旗后裔凡自报满族者都可识别为满族;二是北京的“阿尔巴津人”人和贵州的“卢人”;三是三代以上世居辽宁省、河北省承德地区的满洲聚居地区的人;四是安徽省部分聚居的金代女真后裔。
听牛谈情: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民族?民族是怎样识别出来的?
满族至此被完全识别,并最终确认为一个“一体多元”的单一少数民族。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,全国满族人口约为1410.1万。辽宁省的满族人口最多(533万),在北京市、河北省、黑龙江的少数民族人口中,满族都是占第一多的。
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历经20多年,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建立以来,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前所未有的一次,在中国是创举,全世界也罕见。
中华民族实体,成为了有56个民族成员的大家庭。自1979年基诺族的确认,民族识别这个大工程基本完成。还有一些族体,因不具备被识别为一个单一民族的诸种条件,今天我们称他们为“穿青人”“摩梭人”等。
新中国在1953年做了一次人口普查,那时汇总登记的民族名称多达400多个,光是一个
云南省就有260多个,在这些名称中有的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自称或他称,有的是一个民族内部不同分支的名称,还有的是以居住地为族称,有的是同一民族的不同汉语的音译。这就给统一后的中国提出一个大课题:民族识别。
中国自古至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。最先形成民族和进入阶级社会的是夏族(后因汉王朝而称汉族),同时居于夏族四方的民族,按方位与民族情形称为东夷、北狄、西戎、南蛮。
夏族建立了夏朝(或称夏国),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,也是第一个国家政权。被称为“四夷”的民族族群,其中在夏、商、周不同时期,在四方形成众多民族。
《礼记·王制》《尚书·夏》,算是做了最早的民族识别,记录的名称有四五十个。几千年后的400多个民族名称,就是从这四五十个发展演变而来。
公元1953年,中国几乎所有著名的民族学家、社会学家,从首都北京等大城市出发,纷纷走进这些有着不同名称的人群,开始进行民族识别。
一大批历史学者,语言学者也参与到这件旷古耀今的大事中来。当时,民族识别要达到的目的有三个:认定某一人群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;识别这个主体是单一的少数民族还是某一少数民族的一部分;确定这个族体的民族成分与民族的名称。
参考了欧洲近代民族定义和其他国家的经验,中国的民族学家认为,民族识别的4个主要依据是:共同语言,共同地域,共同经济生活,共同心理素质。但是考虑中国的国情,中国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又提出了三个重要原则:“民族意愿”,“历史依据”和“就近认同”。
第一个,民族意愿:就是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不能强加于人,不能由专家或政府部门代替人们决定族别族属,还有被识别者具有充分的主体性,表达自己的民族意愿,有与政府充分协商的权利。
第二个,历史依据:是说对被识别民族的人们进行现实生活调查的同时,还要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、典籍、谱牒、碑碣以及民间传说、歌谣等民族文化遗产。
第三个,就近认同:是说在民族识别中,要本着有利于本民族自身发展的目的,对于相近似的民族集团,比如在语言基本相同、居住生活的地域相近,形成了密切的经济联系,并且有互相认同意识的,应当尽可能相合为一体,认定为同一民族。
比如当时云南普查汇总的不同族称的族体,共有260多个,经识别被归为22个少数民族,云南境内讲彝语的300多万人,其中有几十种自称和他称,根据共同的语言特点包括风俗习惯。
如火把节,族长制,同姓不婚,祖先灵台以至巫术,都归属彝族,许多自称和他称的主体,被确定为彝族的支系,而不是单一的少数民族。
再如,土家族在识别中曾引发学术界的很大争议,这个族体没有自己的文字,通行汉语文。
是否单一的少数民族,识别过程几经曲折,最终在坚持历史依据和民族意愿等必要条件下,确认土家族不是该地区的苗族与瑶族,而是与古代巴人有直接族源关系的少数民族。到1957年土家族被正式确认。
在1976年“文革”前被识别的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是生活在西藏山南、林芝地区的珞巴族。西藏除藏族、珞巴族外还识别确认了门巴族,这个主体所在地区,历史上曾诞生过一位诗人:仓央嘉措。
此时待识别的族体已为数不多,只留下云南景洪县基诺山上的基诺人,他们到底是不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呢?
1978年改革开放了,民族识别继续开展。民族学家,社会学家重返基诺山,进行更为丰富更为深入的取证和研究,加上历史学家、语言学家在一起,一只三四十人的研究队伍,调查结果是:基诺人确实是一个单一少数民族,当时的人口总数为2万左右。
传说中基诺人的祖先是孔明南征大军的一部分,所以,尊奉孔明,人们祭鬼神时也喊孔明先生。1979年6月6日,基诺族正式被确认为中国第55个少数民族,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,在语音、词汇、语法上还有本民族的特点。
新中国成立前,基诺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,统一的国家使这个民族从原始状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,这类人口较少民族也被称为“直过民族”。
再比如满族:满族先民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肃慎人,活动区域分布于今长白山到黑龙江之间,兼具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特征,发展到满洲人时期,又具有东北渔猎文化特征。
近代满族的形成是在中国遇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历史大变局中,清朝覆亡,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,满洲主体普遍认同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的一脉相承,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。
中华民国建立时推行五族共和的大政策中,将满与汉、蒙古、回、藏等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实体。
满族的形成不是以单一血缘的延续形成的族群和民族体系,在建立八旗满洲的过程中吸纳了东北汉人、蒙古人、朝鲜人等到新的民族共同体中,呈现“多元一体”的特征。
而经过清代几百年长期定居关内的生活后,满洲共同体已基本通用汉语、汉文,通晓满语、满文的已经不多,习俗方面也是如此,但满汉文化的融合并未使满洲文化特质消失.
满族对于对于自身民族的集体记忆,历史文化传承,仍是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根本存在。因此在对满族的识别中,在坚持基本条件和原则的基础上,采取了具体的确认路径。
这主要包括:一是清代满洲、蒙古、汉军八旗后裔凡自报满族者都可识别为满族;二是北京的“阿尔巴津人”人和贵州的“卢人”;三是三代以上世居辽宁省、河北省承德地区的满洲聚居地区的人;四是安徽省部分聚居的金代女真后裔。
满族至此被完全识别,并最终确认为一个“一体多元”的单一少数民族。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,全国满族人口约为1410.1万。辽宁省的满族人口最多(533万),在北京市、河北省、黑龙江的少数民族人口中,满族都是占第一多的。
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历经20多年,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建立以来,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前所未有的一次,在中国是创举,全世界也罕见。
中华民族实体,成为了有56个民族成员的大家庭。自1979年基诺族的确认,民族识别这个大工程基本完成。还有一些族体,因不具备被识别为一个单一民族的诸种条件,今天我们称他们为“穿青人”“摩梭人”等。